流動的小故事 不變的大情懷
——寫在《百年醫院 愛滿人間——聽我們講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故事》刊發200期之際
商丘網—京九晚報 2021-03-16 03:21
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 劉琳
百年醫院薪火傳,愛滿人間故事多。
我院在《京九晚報》上開辦的欄目《百年醫院 愛滿人間——聽我們講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故事》第二季(101—200期)(以下簡稱“《故事二》”)於2021年3月9日擲筆收官。
2018年8月24日,《故事二》開始面向社會徵集故事線索。2018年9月17日編髮第101期,2021年3月9日編髮第200期,歷時兩年半。
靈感來自百年積澱,激情源於滄桑鉅變。作為參與者,我見證了一篇篇故事的編髮歷程,雖辛苦但收穫頗豐。感謝領導的鼎力支持,感謝身邊熱心提供線索者和京九晚報忙碌的記者及編校人員,更感謝故事中的人和事。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,使得小小故事發出耀眼的光芒,滿滿的都是正能量!
縱觀101期至200期這100期故事,大體分為兩類。第一類是以個人或科室為單元而展開的故事。這類故事通過對拾金不昧、搶救病人、技術創新、團隊協作等素材的提煉而形成,彰顯的是醫院精神、院訓和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。第二類是以醫院為基本單元展開的故事,這類故事基本上以支援市立醫院和馳援武漢為主線,通過抗疫日記、戰地報道、援非體悟為素材而編寫的故事,約佔百篇的1/3。
過程無法複製,經歷不能代替。這些故事都是實實在在地發生在你我他身邊的。
光照前行。在整個故事的收集、整理、撰寫過程中,我深深感到,廣大醫務人員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,用汗水和智慧書寫的杏林春暖,用仁愛和奉獻創造的橘井泉香,必將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成為商丘文明之光的一部分。正如《一場圍殲消化道出血的伏擊戰》《一次成功的絕地反擊》《一次創紀錄的治療》《一顆危險致命的蠶豆》等,折射出的一定是“我為醫院點贊”。
厚積薄發。在上世紀80年代初,我院就注重發掘、整理、研究和宣傳自身文化。新時代新內涵,《故事二》無疑豐盈了醫院文化建設,激發了職工熱愛醫院、宣傳醫院、建設醫院的熱情,提升了醫院的知名度和美譽度。正如《抗擊疫情,我們上!》《戰役中的“大家庭”》《老師,你們河南的醫療隊真牛》《亮劍武漢大學人民醫院》《中國醫療隊抗疫阻擊戰》等,宣告的是“我身後就是醫院”的鏗鏘。
百年醫院。“我欲因之夢寥廓,芙蓉國裏盡朝暉。”我們以講故事的形式,讓大家來領略、感受、思考發生在市一院人身邊的故事,這是承載厚重的一個文化作品,是醫院文化發展的昇華,是醫院管理髮展建設的基石。《故事二》再現了我院醫護人員圍繞“以病人為中心”的點點滴滴。這是市一院人立足崗位,實行革命人道主義散發出的誘人神韻,是敬畏生命的最高境界,是薪火相傳的最好模樣。
愛滿人間。《故事二》是用心靈寫成的美文佳作。娓娓道來、跌宕起伏、波瀾不驚,100篇故事,猶如一曲麴生命的讚歌;100篇故事,猶如一幅幅美麗的畫卷。讓我們認識了一個個肩承救死扶傷重擔、張開天使翅膀呵護病人的醫者,讓我們看到了他們以救死扶傷為己任,用真心、愛心、同情心去服務患者的身影。就像《我替爸媽感謝你們》《從北京寄來的錦旗和感謝信》《花開病房裏》《把愛帶回家》《小小窗口開出“文明花”》《錦旗背後的故事》《寓畫於樂的響亮品牌》等,詮釋出“仁心為醫之大德”的真諦。
百個故事,百樣精彩。流動的小故事,不變的大情懷。故事裏的事,是竭盡全力救死扶傷、敬佑生命的大愛之舉;故事裏的人,是面對患者需求至上、無私奉獻的白衣戰士。
一抹白衣,百般忠誠。新時代在召喚,新徵程賦重擔。在“十四五”規劃開啓之年,《故事二》雖歷時兩年有餘,但站在奮進新徵程的起點上,它必將成為促進醫院健康發展的新動能和潤滑劑,是醫院建設發展的一個永遠流動的文化驛站。
編輯: 張書豪 責任編輯:李瑾瑜